大明实录

《大明实录》全文检索系统

简介

一、内容及版本历史沿革

1. 大明实录

《明实录》是有明一代最系统、最基本的史料,系明代历朝官修之编年体史料长编。自明太祖至明熹宗共十五朝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其中建文朝附入《太祖实录》,景泰朝附入《英宗实录》。明制:新皇帝即位,即诏修前代实录。一朝史事,无不收入,如《宣宗实录》载其门类,有五十二项之多,故史料丰富,为研究明史之基本史籍。实录修成,誊录正副二本进呈。正本藏内府,嘉靖后贮于皇史宬,副本藏内阁,原稿焚之,以禁外传。万历中,大学士申时行命诸学士校雠,始转相抄录,各种传抄本才得流传,其间也出现了卷帙有出入、内容有详略,以及脱落、错简等舛误。今海内外留下的各种传抄本约有十余部。明代史料论原始自然首推明代档案,它是明朝中央及地方政权在行使统治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类别的文件。明代档案文件分为二十种:“凡上所下有十:一诏、二诰、三制、四敕、五册文、六谕、七书、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题、二奏启、三表笺、四讲章、五书状、六文册、七揭帖、八会议、九露布、十译。” 它们是编纂《明实录》主要依据的原始资料。然而,由于明末战乱等原因,大部分明朝档案册籍均毁于兵火。清初为编修《明史》曾征集了一小部分档案,贮存在内阁大库之中。后又几经变乱,复散失不少。因此,要研究明代历史,《明实录》可谓最系统和完整的史料了。

《明实录》是分朝陆续修纂而成的。它分为《太祖实录》、《太宗实录》、《仁宗实录》、《宣宗实录》、《英宗实录》、《宪宗实录》、《孝宗实录》、《武宗实录》、《世宗实录》、《穆宗实录》、《神宗实录》、《光宗实录》、《熹宗实录》共十三朝实录。明朝每修完一代皇帝实录,都进行妥善保管,尤其是明神宗以后,实录与宝训(宝训与实录同时修,并同时进呈皇帝)修完后,即誊写四份,实录与宝训正本藏皇史宬,副本藏内阁,大本藏乾清宫,另有小型本以供御览。这样,就有正副大小四种本子同时并存,但其内容完全一样,不得有任何错漏。李自成进京后,四种实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破,但一直到乾隆年间,正副大小四种实录绝大部分都完好无损。清初为修明史,遂将正副大小四本俱移藏明史馆,为便于检阅,明史馆就综合四种本子的明实录重新抄录一本,力求完善,以供修史之用。乾隆年间,明史修成。由于实行文字狱,《明实录》则变成了禁书,民间的传抄本多收缴焚毁,而史馆的正副大小本,以书册宽大,需挪出以置其他档册。同时因钦定明史己成,而实录也是残缺不全,遂从满人大学士三宝之请,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三月,将库存明实录及皇帝宝训,共4757本,移出史馆,一并焚毁。此后,就只有明史馆传钞的那部实录为最善之本了。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部实录亦日渐残破。民国年间,实录藏于国立北平图书馆中,称为红格钞本。

《大明实录》全文检索系统是以红格钞本为基础底本,以广方言馆、抱经楼本、北京大学本、礼王府本、嘉业堂本、天一阁本、明内阁精写本、梁鸿志影印本、内阁大库藏清初明史馆钞本等数十种本子为对校本,经过全文数字化后,整合了全文检索等功能后研制的基于互联网的全新产品。内容上还附加了《崇祯实录》、《崇祯长篇》、《明囗宗囗皇帝实录》、《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等零散史料;另外明代各朝皇帝“宝训”也都纳入其中,尽可能多的角度提供给读者查阅。

《大明实录》全文检索系统完整目录如下: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洪武 朱元璋)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缺卷頁據別本補。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永樂 朱棣)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所缺御製序、進書表、凡例及目錄依抱經樓本補
大明仁宗昭皇帝實錄(洪熙 朱高熾)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所缺目錄依抱經樓本補
大明宣宗章皇帝實錄(宣德 朱瞻基)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正統 朱祁鎮)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成化 朱見深)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所缺御製序據日本東京圖書館本影補。紅格本缺進書表、凡例、修纂官依抱經樓本鈔補。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弘治 朱祐樘)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所缺目錄據抱經樓鈔補。
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正德 朱厚照)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所缺御製序、進書表、凡例依廣方言本鈔補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嘉靖 朱厚熜)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所缺御製序、進書表、凡例依抱經樓本謄錄影印。紅格本缺修纂官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方文庫本補鈔影印。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隆慶 朱載垕)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所缺御製序、進書表、凡例依嘉業堂本謄錄影印。紅格本缺修纂官據日本影攝内閣文庫本補鈔影印。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萬曆 朱翊鈞) 正文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所缺御製序依内閣大庫舊藏明内閣精寫本補,缺目錄據實錄體例編補。缺進書表、凡例及修纂官待補。
大明光宗貞皇帝實錄(泰昌 朱常洛)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所缺御製序、進書表、凡例依廣方言本補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天啟 朱由校) 據北平圖書館紅格本縮微影印,存七十四卷,缺卷四十三至五十四及卷八十五,卷七十四和八十七有缺頁。
附: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十四卷 存十三卷。明都察院官李長春撰。根據抱經樓舊藏鈔本影印。
附:明囗宗囗皇帝實錄 不著撰人。據梁鴻志影印本影印。原本分五卷,惟未標卷數
附:崇禎實錄十七卷 不著撰人,無目錄,據嘉業堂舊藏鈔本影印。
附:崇禎長編 存六十六卷據北平圖書館本影印,又二卷據痛史本影印。
明太祖寳訓 明呂本校。根據美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
明太宗寳訓 明呂本校。根據美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
明仁宗寳訓 明呂本校。根據美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
明宣宗寳訓 明呂本校。根據美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
明英宗寳訓 明呂本校。根據美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
明憲宗寳訓 明呂本校。根據美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
明孝宗寳訓 明呂本校。根據美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
明武宗寳訓 明呂本校。根據美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
明世宗寳訓 明呂本校。根據美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
明穆宗寳訓 明呂本校。根據美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刊本影印。
明神宗寳訓 仅存残页十二页,據内閣大庫舊藏明内閣精寫本影印。
明光宗寳訓 仅存残页七页,據内閣大庫舊藏明内閣精寫本影印。
明熹宗寳訓 仅存残页五十三页,據内閣大庫舊藏明内閣精寫本影印。

2. 皇明宝训

与《明实录》一样,《皇明宝训》是明代官修正史,辑录明代历朝皇帝言论和政事的史书。所谓宝训,即皇帝语录,按照内容分类辑录。这些内容实录中均有记述,文字也尽相同,将“上曰”之类,改为“太祖曰”。宝训集中了皇帝的言论,又分类开列,易检索,易读,作为“遗之子孙”的训条,既实用又方便。明朝先后共修有十三朝宝训:《明太祖宝训》十五卷,今存六卷;《明太宗宝训》五卷;《明仁宗宝训》二卷;《明宣宗宝训》五卷;《明英宗宝训》三卷;《明宪宗宝训》三卷;《明孝宗宝训》三卷;《明武宗宝训》二卷;《明世宗宝训》九卷;《明穆宗宝训》二卷;《明神宗宝训》十二卷,今存十一、十二卷,共十二页;《明光宗宝训》一卷,已残,存七页;《明熹宗宝训》四卷,存五十三页。

明制,宝训与实录同时修纂。其制始于永乐中三修《太祖实录》。夏原吉《进实录表》中称:“谨撰述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二百五十七卷,计二百五册,宝训五十七卷,计十五册,谨伏阙上进。”表中所称宝训五十七卷,今已不存。待到万历年间吕本校订刊行《皇明宝训》时,《太祖宝训》仅存六卷,自太祖至穆宗共四十卷。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此刊本,台湾影印出版。以《太祖宝训》为例,卷一:论治道、敬天、孝思、谨好尚、谦德、经国、封建、兴学;卷二:尊儒术、圣学、褒功臣、教太子诸王、正家道、厚俗、议礼、兴礼乐、崇教化;卷三:任官、守法、求言、纳谏、去谗佞、却贡献、勤民、理财、节俭;卷四:戒奢侈、励忠节、报功、警戒、弭灾异、屏异端、评古、仁政;卷五:求贤、恤刑、赏罚、宽赋、恩泽、赈贷、保全功臣、礼前代、礼臣下、训将士;卷六:谕群臣、武备、驭夷狄、怀远人、辨邪正、育人才、务实等共五十一目。此为有明一代宝训之开创,后世所辑,均依此体例,仅分目略有不同而已。明朝诸帝,优劣殊分,太祖、太宗(成祖)均以百战创业,勤于政务;仁、宣守成,弘治中兴,亦有所建树,言论中,多有可取之处。至武宗、世宗、神宗、熹宗诸朝,荒政怠国,言行不一。所谓“宝训”,不能反映其实,史料价值较差。明朝皇帝训言、敕谕、批文,均多白话,“宝训”所用文言,出自史官润饰之笔。

洪武七年所编《宝训》

洪武七年(1374)五月﹐翰林学士詹同﹑侍讲宋濂等编成《大明日历》。因《日历》秘藏内府﹐人不得见﹐詹同等复请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宣示天下。明太祖朱元璋乃复命辑《皇明宝训》﹐使“历代宝之﹐用为大训”。书成﹐凡五卷四十类。第一卷包括敬天﹑孝思﹑勤民﹑仁恻﹑恩泽﹑却贡献﹑励忠节﹑敬鬼神﹑斥异端﹑练兵﹑育人材十一类﹔第二卷包括教太子诸王﹑正家道﹑保全功臣﹑礼臣下﹑谦德﹑警戒﹑务实﹑节俭﹑戒奢侈﹑议礼﹑定律﹑守法﹑恤刑十三类﹔第三卷包括评古﹑礼前代﹑求贤﹑任官﹑尊儒术﹑定都﹑论治道﹑求谏﹑纳谏﹑谋略﹑祥异十一类﹔第四卷为谕群臣﹔第五卷包括谕将士﹑招谕﹑怀远人﹑制蛮夷四类。各类记述以时间先后为序。此后﹐史官每日分类记录“圣政”﹐以为备用。

万历年间所编《宝训》

万历年间(1573~1620)﹐武英殿大学士吕本﹑南京礼部郎中陈治本等核阅洪武以后历朝宝训。刊刻成书﹐亦名曰《皇明宝训》。该书包括《太祖高皇帝宝训》﹐原十五卷五十一类﹐后分为六卷。卷首有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序﹔《太宗文皇帝宝训》﹐原十五卷六十类﹐后分为五卷﹐卷首有宣宗宣德五年(1430)序﹔《仁宗昭皇帝宝训》﹐原六卷四十一类﹐后分二卷﹐卷首有宣宗宣德五年序﹔《宣宗章皇帝宝训》﹐原十二卷六十五类﹐后分为五卷﹐卷首有英宗正统三年(1438)序﹔《英宗睿皇帝宝训》﹐原十五卷七十二类﹐后分为三卷﹐卷首有宪宗成化三年(1467)序﹔《宪宗纯皇帝宝训》﹐原十卷六十三类﹐后分为三卷﹐卷首有孝宗弘治四年(1491)序﹔《孝宗敬皇帝宝训》﹐原十卷四十八类﹐后分为三卷﹐卷首有武宗正德四年(1509)序﹔《武宗毅皇帝宝训》﹐原十卷四十一类﹐后分为二卷﹔卷首有世宗嘉靖四年(1525)序﹔《世宗肃皇帝宝训》﹐原二十四卷五十六类﹐后分为九卷﹐卷首有神宗万历五年(1577)序﹔《穆宗庄皇帝宝训》﹐原八卷三十六类﹐后分为二卷﹐卷首有神宗万历二年(1574)序。全书共计四十卷﹐收有十朝宝训。神宗以后多残缺不全。

《皇明宝训》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记事﹐线索清楚。材料与实录同出于起居注﹐是研究明朝皇帝言行和重大政事的有价值的史料。洪武年间《皇明宝训》﹐在《皇明修文备史》等书中有收录。万历《皇明宝训》刻本今藏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及美国国会图书馆。

3. 万历邸钞

邸报是中国古代官府传知朝政文书和军政情报的抄本。《万历邸钞》就是明万历朝邸报的辑录的抄本,不著撰者。

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包括删节,增加了一些“摘由”,增加了一些注释性的说明,并适当的作了一些综合。这部抄本确实保存了大量当年“邸报”的原文,但并不全都是原文。因此,只是部分的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万历邸钞,不分卷,凡三十二册,旧抄本,毎半叶十行,行二十三字。书为编年体,起万历元年癸酉正月,迄四十五年丁已六月止,分月系事以为纲,毎事下次行低一字,或钞录奏疏及御批全文,或但节略大意,为例殊不纯.以多钞录奏邸报,故以邸钞名书.四库简明目录未入此书。

《万历邸钞》因它抄录于邸报,故曰“邸钞”;又因其邸报出于明朝万历年间,故统称为“万历邸钞”。书中邸钞的消息报道始于万历元年正月,止于万历四十五年六月。万历皇帝总共在位48年,也就是说仅差三年就可得到万历一朝的全部邸钞。据粗略统计,万历邸钞总共有45.27万余字,其中篇幅最多的为万历三十六年,达3.8万余字;最少的是万历三年,仅600余字。此数为编年体,抄录人将邸报原件按年头月份的顺序连缀而成,经过编辑和删削的痕迹,非常明显。在一些消息报道的后面,抄录人对原件作了一些补充和说明,如“附录”、“又录”、“外史臣云”等等。不过,原件和加工的界限分明,一看便知,丝毫不影响对邸报原件的判读和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邸报的原作者和邸钞的抄录者,此书均未留名。据台湾学者考证,万历邸钞系明末抄录,故邸钞的真实性,当是确凿无疑。它内容丰富,连续性长,不仅是研究明代邸报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明代新闻史、乃至明代历史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万历邸钞依年月列次,因而后人无法辨认当时邸报的完整模样,譬如每期报纸有多少页,报道多少条消息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借此了解到明代邸报的报道范围、刊登的内容、报道的重点等等。明代邸报内容大致包括如下:

1.有关于皇帝诏谕的。

2.有关于官员升迁的。

3.有关于官员罢职和受罚的。

4.有关于官员参劾奏章的。

5.有关于军事动态的:如辽东战况。

6.有关于民变的。

7.有关于外交方面的:如中日关系。

8.有关于自然灾害的:如浙直大旱。

9.有关于地震、慧星、异常气象的。

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14

编者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