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题跋索引》简介

标签: 重点关注

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近日上线刊布朱家濂先生生前遗著《古籍题跋索引》(测试阶段)。此书是提供给古籍工作者的一部电子工具书 。

  历代学者对古籍的研究工作,不但有目录,对每一种书籍还有解题或题跋。不但有书名和作者,还有较详细的书籍和作者的介绍。宋代以来,学者文 集中多有对古籍的评论,是为题跋小品,包括对书籍内容的评论,源流考订,版本校证等。随着目录学的发展,这种解题题跋文字的质量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大, 于是题跋作者本人或者别人就把这些文字集中成书,最早的公认有权威的就是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至今还流传于世。后世的大 藏书家也都有自己的目录和题跋,官方也不断编纂题跋体的书籍,清代编成两部大型官方书目《天禄琳琅书目》和《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提要评价这类题跋书对古 籍“授受之源流,善刻之同异”辨析精要。缪荃孙《适园藏书志》序言中说,解题与题跋书作者的目的是“使人见目如见书”。所以解题与题跋书是古籍研究古籍整 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书。

  历代解题题跋书籍很多,消失湮灭的不少,流传到现在的大约有一百五十余种。但是由于各种书籍版本繁杂,体例不同,这些书著录项目有很大分歧,分类也不一致,有的书前面有总目,有的连总目也没有。帙卷差距也很大,多的达一百余卷,少则一两卷,检查起来,很不方便,要想查找一种古籍都经过什么人题跋,几乎办不到。致使这一项有用的参考资料书还未能充分的加以利用。因此,编辑一部《古籍题跋索引》就势在必行。读者通过使用本索引,能以书名(包括作者版本等)为索引,查到哪一种题跋书的哪一页,可以找到关于这本书的评论。

  作者朱家濂先生(1909-1997)字景洛,浙江萧山人。是著名收藏家朱文钧先生之子,幼承家学,后又在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图书馆(即国家 图书馆)工作。在北京图书馆期间,先后任中文编目组组长和采访部主任之职,长期从事古籍版本目录方面的工作。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和与同事交往中深感古籍题跋 索引工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在退休之前只是思考和策划并作出初步规划,不可能有时间着手实质性的工作。在退休后即从现有解题题跋书中精选出120种, 作为篇目分类索引对象。而限于个人的精力,现在已经成书部分是初编,即又从120种中选其中40种作索引。古籍题跋索引属于目录学的工作,是目录学深化细 化的结果。从本书的凡例中可以看出,除了著录题名作者刊本藏家各项之外,当然最重要的是出自何种题跋书,另外还有作者的校勘和在题跋书之外独到的见解,著 录项名为“附跋和校”。而且作者在选择初编40种解题题跋书的时候,选择的原则一是版本好;二是实用性强

  回想作者开始着手这项工作还是上世纪80 年代的事,十年后基本有了概貌。时至今日,不但古籍整理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而且有现代高技术的大规模的介入,形势今非昔比。作者遗著所缮写的三箱卡片资料,经作者的儿子朱 传栩先生几年的整理和录入校对,其间所历甘苦自知。朱传栩先生无偿将数据库提供给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才使朱老先生遗作电子版问世得以实现。能 使作者的劳动成果在数字化平台展现,为古籍工作者所用,足令作者欣慰。作者过世后的这十年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上呈现给古籍工作者的广阔天地,为十 年前所不可想象。令作者欣慰的不仅是看到自己的劳动变为数字化的成果,更方便地为古籍工作者所用,而且整个古籍工作的格局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年作者 以近古稀之年尚作出一个设想,此初编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编辑全部120种解题题跋书索引,此时读者尚需根据这个索引去检索原书。而原书多是稀有罕见古 籍,所以第三步就是重新刊印善本解题题跋书。作者的这个设想见于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学通讯1984年第4期。这个规划在当时看来实属庞大,是一项动用大 量人力耗费时日的工作,可是以今日的技术水平视之,不过是古籍数字化的一般工作。当年人们称颂用先进技术复制古籍翰墨的事为化身万千,广布流传的功德无量 之事。而且当这些都实现在网络上的时候,本书作者的愿望也就实现了。目前该系统正在内部测试,不久将向我们的客户开放。

2011年1月25日星期二